憶往昔崢嶸歲月,改革開放三十年,我國的經濟、政治、科技等各方面高速發展,發生的變化可謂是翻天覆地。特別是近兩年,我國的經濟發展已然步入了發展新常態。這對我國工業制造行業來說,無疑是一個全新的發展環境。
隨著工業4.0在全球的進一步深入,作為工業制造的重要幫手——工業計量行業開始思考如何順勢發展這一問題。若想解決此問題將需要我們為此付出努力,而明確今后的努力方向將是當務之急。
一、善于利用物聯網
作為工業制造的重要成員,稱重行業的起步也是從機械化開始。隨著時代的向前發展,稱重行業的很多衡器設備也逐漸更新,走上了自動化和信息化之路。特別是一些動態衡器,如
電子皮帶秤衍生出
產量監測計量系統。雖然部分企業相關設備的自動化水平已經具備了初步基礎,但還是為單機操作,設備數據沒有進行充分的融合和利用。所以,建議相關企業可以嘗試進一步的物聯網改造,在自動化衡器上加裝傳感器和控制設備,充分利用數字化設備的通信接口,因地制宜建設覆蓋全流程的工業互聯網,充分采集各個流程中產生的數據和圖像,從而實現集中式的遠程操控。
二、合理整合企業資源
企業向來就屬于一個集體,要想獲得好的收益,還需眾人一起努力。合理的調配企業的內部資源,就相當于讓各個職能部門發揮出最大的效力。智能時代,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技術,將我們相關稱重廠家的設備、物料、職員、供應商、客戶信息等要素緊密結合,進行全面的管理運營、全面推進各項業務、資金合理配置,進一步提升企業的生產效率,為客戶提供更為高效的生產及服務。
三、技術管理雙重創新
稱重行業發展至今,已有將近半個世紀,我國眾多衡器廠家在各項稱重技術上取得的進步不容小覷。但從整個國際水平而言,我國的稱重行業整體水平仍舊相對落后。主要表現為高端產品匱乏、中端產品過剩、低端產品競爭力弱。究其原因,無非就是相關廠家在強調技改的同時忽略了管理體系的創新。
技術創新為首要任務,而管理創新也不能忽視。目前我國眾多稱重廠家在管理上都存在這種問題:企業內部各個部門之間存在隔閡,交流過少,業務流程上部分不增值、相對冗余的流程環節依然存在,導致整個流程 的效率得不到優化和提升。
總結:目前,我國稱重行業迎來了一場新的發展機遇,如果相關廠家想要走這一智能化道路,還需“因地制宜”,立足本身,進行合理的戰略布局,穩步推進自身智能衡器的建設,逐步提高自身整體水平,乃至于在全球的競爭力水平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