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世紀50年代,我國開始實行社會主義改造,工業迅速發展,防爆行業由此起步。20世紀70年代我國實行改革開放,各行各業迅速吸收國外先進技術,注重發展變革,防爆行業也迅速發展,尤其是2000年到2010的十年間,由于煤炭行業進入黃金發展期,防爆行業也隨之風生水起。時隔六十年,我國現在的防爆行業已逐步形成了一條較為完整的科研設計、制造檢測產業鏈。
然而,隨著2013年爆發全球金融危機,國民經濟從之前的高速發展時期也逐漸邁入調整期。煤炭行業由于能源價格下調影響,經濟效益開始下滑,防爆行業紛紛感嘆經營困難,對當前的市場困境感到迷茫,無從下手。在這調整變革的重要時刻,如何讓防爆行業正確摸清市場,調整方向,合作走出困境已然成為當前全行業亟需思考和解決的重要議題。
首先,我國現在的防爆行業分散全國各地,雖然當前生產防爆產品(防爆交換機、防爆攝像儀、
防爆皮帶秤等)的廠家數量較多,但是總體集中度不高,行業之間缺乏交流切磋,除去國內像圣能科技等高新技術廠家注重與同行交流,不斷提高其產品質量水平,其他很大一部分廠家的產品還是之前的老貨,無法跟上時代步伐,面臨嚴重的生存危機。
面對如此困境,部分廠家開始打起價格的主意。適當降價促進銷售無可厚非,但是如果不注重本身產品與服務的質量水平,只靠惡意降價,不求質只求量,非但不能扭轉虧損,反而會將企業的資金鏈越做越短。
其次,整體的冷環境導致煤礦行業大面積虧損,流動資金相當緊張,眾多防爆廠家應收的款項遲遲不到賬,如果此時再不注重服務質量,就有可能把這筆賬越做越長。綜上所述,面對如此市場冷環境,要想改變困境,我們防爆行業真的需要謹慎前行。